耿恭堅守西域,寧死不屈,最終率領僅剩的13個將士回到玉門關。可以說,耿恭「十三將士歸玉門」的故事,是最能體現漢朝「犯我強漢者,雖遠必誅」的豪氣與精神的一次行動。
然而,當耿恭於76年回到洛陽,兩年後的78年,漢章帝卻把他抓捕入獄,削奪他一切職務,並把他攆回老家,從此永不敘用。這是怎麼回事呢?(十三將士歸玉門)
「十三將士歸玉門」的故事,大家都耳熟能詳。當年漢朝在西域打下車師國,並把車師分成前、後兩部分,分別由關寵和耿恭擔任戊己校尉,各自帶著幾百人駐守。後來,北匈奴領兵來犯,殺掉車師後國國王,逼迫車師後國投降,一起圍攻耿恭駐紮的金蒲城。後來,當耿恭退守到疏勒城後,北匈奴與車師後國聯軍,又把疏勒城團團圍住。
在此期間,耿恭和敵人鬥智斗勇,多次打敗了敵人的圍攻。同時,克服了城中缺水、缺糧等各種困難。最終,在東漢援軍的幫助下,數百人只剩13人回到玉門關,回到洛陽。
可以說,耿恭的故事是讓人蕩氣迴腸的,耿恭的精神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。然而,為什麼僅僅兩年後,漢章帝就要那樣對待耿恭呢?
我們先來看看,耿恭回去以後,究竟發生了什麼。
耿恭回到洛陽後,漢章帝封他為騎都尉。77年的時候,漢章帝提拔他為長水校尉。同年8月,金城和隴西的羌人造反。漢章帝派代理車騎將軍馬防和耿恭率軍前往平叛。耿恭屯守枹罕,多次和羌人作戰,打了不少勝仗。(耿恭畫像)
78年秋天的時候,馬防組織和羌人進行了一場布橋大戰,讓羌人一萬多人投降。此後,馬防回朝,耿恭留下來,繼續和沒有投降的那些羌人作戰。最終,耿恭讓沒有投降的13個部落數萬羌人全部投降,耿恭建立大功。
根據《資治通鑒》的記載,這時候,本來和耿恭有仇的馬防讒陷耿恭,說他「不憂軍事,被詔怨望」。於是,漢章帝抓捕耿恭,罷免了他一切職務,並押回老家。最終,耿恭老死家中。
漢章帝嚴厲處置耿恭的理由是非常奇怪的,他全憑馬防說的「不憂軍事,被詔怨望」,就給了耿恭處罰。也沒見他做過什麼調查研究。所謂「不憂軍事」,就是不留意軍事。不留意軍事,他還能讓13個部落的數萬羌人投降嗎?再說了,能以數百人孤城抗擊北匈奴及車師後國聯軍的強大進攻,不愧為一代名將的耿恭,是個不留意軍事的人嗎?至於「被詔怨望」,就是說耿恭接到聖旨的時候,發牢騷。耿恭有什麼牢騷可發呢?如果耿恭真的發牢騷,那麼他為什麼會發牢騷呢?漢章帝究竟把情況搞清楚沒有呢?(漢章帝)
其實,當耿恭在西域被圍困的時候,漢章帝就沒打算救他。當時包括司空第五倫這樣的大臣都說,太遠了,而且勞師動眾,根本沒有必要救援。最終,還是司徒鮑昱說了一番話:「今使人於危難之地,急而棄之,外則縱蠻夷之暴,內則傷死難之臣。令權時後無邊事可也,匈奴如復犯塞為寇,陛下將何以使將?」
鮑昱的話說得明白,如果不救的話,將來就不會有人為朝廷賣命了!大約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,漢章帝最終才不得不出兵。
耿恭最終回到洛陽以後,漢章帝雖然對他進行了封賞,但是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對待,沒有封為將軍,更沒有封侯。而耿恭可歌可泣的行動,就算是封個侯,在全國做一個榜樣,也是應該的。
那麼,漢章帝為什麼要薄待耿恭呢?其實道理很簡單,就是他忌憚耿恭功高,害怕耿恭功高後,對他的統治產生威脅。
可以說,耿恭「十三將士歸玉門」在當時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,是振奮人心的。而耿恭的名氣,也變得非常大。這肯定讓漢章帝擔憂不已。恰好馬防又饞陷他,可以說這正中漢章帝下懷,因此不加調查,便撤了耿恭一切職務,還永不敘用。(至於馬防的饞陷,是不是漢章帝授意的,這就不得而知了。)
古代帝王的狹隘,也真是可怕啊。
(參考資料:《後漢書》《資治通鑒》)
耿恭九死一生回來,為何兩年後,就被削奪一切職務,永不敘用
耿恭堅守西域,寧死不屈,最終率領僅剩的13個將士回到玉門關。可以說,耿恭「十三將士歸玉門」的故事,是最能體現漢朝「犯我強漢者,雖遠必誅」的豪氣與精神的一次行動。
然而,當耿恭於76年回到洛陽,兩年後的78年,漢章帝卻把他抓捕入獄,削奪他一切職務,並把他攆回老家,從此永不敘用。這是怎麼回事呢?
(十三將士歸玉門)
「十三將士歸玉門」的故事,大家都耳熟能詳。當年漢朝在西域打下車師國,並把車師分成前、後兩部分,分別由關寵和耿恭擔任戊己校尉,各自帶著幾百人駐守。後來,北匈奴領兵來犯,殺掉車師後國國王,逼迫車師後國投降,一起圍攻耿恭駐紮的金蒲城。後來,當耿恭退守到疏勒城後,北匈奴與車師後國聯軍,又把疏勒城團團圍住。
在此期間,耿恭和敵人鬥智斗勇,多次打敗了敵人的圍攻。同時,克服了城中缺水、缺糧等各種困難。最終,在東漢援軍的幫助下,數百人只剩13人回到玉門關,回到洛陽。
可以說,耿恭的故事是讓人蕩氣迴腸的,耿恭的精神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。然而,為什麼僅僅兩年後,漢章帝就要那樣對待耿恭呢?
我們先來看看,耿恭回去以後,究竟發生了什麼。
耿恭回到洛陽後,漢章帝封他為騎都尉。77年的時候,漢章帝提拔他為長水校尉。同年8月,金城和隴西的羌人造反。漢章帝派代理車騎將軍馬防和耿恭率軍前往平叛。耿恭屯守枹罕,多次和羌人作戰,打了不少勝仗。
(耿恭畫像)
78年秋天的時候,馬防組織和羌人進行了一場布橋大戰,讓羌人一萬多人投降。此後,馬防回朝,耿恭留下來,繼續和沒有投降的那些羌人作戰。最終,耿恭讓沒有投降的13個部落數萬羌人全部投降,耿恭建立大功。
根據《資治通鑒》的記載,這時候,本來和耿恭有仇的馬防讒陷耿恭,說他「不憂軍事,被詔怨望」。於是,漢章帝抓捕耿恭,罷免了他一切職務,並押回老家。最終,耿恭老死家中。
漢章帝嚴厲處置耿恭的理由是非常奇怪的,他全憑馬防說的「不憂軍事,被詔怨望」,就給了耿恭處罰。也沒見他做過什麼調查研究。所謂「不憂軍事」,就是不留意軍事。不留意軍事,他還能讓13個部落的數萬羌人投降嗎?再說了,能以數百人孤城抗擊北匈奴及車師後國聯軍的強大進攻,不愧為一代名將的耿恭,是個不留意軍事的人嗎?至於「被詔怨望」,就是說耿恭接到聖旨的時候,發牢騷。耿恭有什麼牢騷可發呢?如果耿恭真的發牢騷,那麼他為什麼會發牢騷呢?漢章帝究竟把情況搞清楚沒有呢?
(漢章帝)
其實,當耿恭在西域被圍困的時候,漢章帝就沒打算救他。當時包括司空第五倫這樣的大臣都說,太遠了,而且勞師動眾,根本沒有必要救援。最終,還是司徒鮑昱說了一番話:「今使人於危難之地,急而棄之,外則縱蠻夷之暴,內則傷死難之臣。令權時後無邊事可也,匈奴如復犯塞為寇,陛下將何以使將?」
鮑昱的話說得明白,如果不救的話,將來就不會有人為朝廷賣命了!大約也是出於這樣的考慮,漢章帝最終才不得不出兵。
耿恭最終回到洛陽以後,漢章帝雖然對他進行了封賞,但是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對待,沒有封為將軍,更沒有封侯。而耿恭可歌可泣的行動,就算是封個侯,在全國做一個榜樣,也是應該的。
那麼,漢章帝為什麼要薄待耿恭呢?其實道理很簡單,就是他忌憚耿恭功高,害怕耿恭功高後,對他的統治產生威脅。
可以說,耿恭「十三將士歸玉門」在當時的影響力是相當大的,是振奮人心的。而耿恭的名氣,也變得非常大。這肯定讓漢章帝擔憂不已。恰好馬防又饞陷他,可以說這正中漢章帝下懷,因此不加調查,便撤了耿恭一切職務,還永不敘用。(至於馬防的饞陷,是不是漢章帝授意的,這就不得而知了。)
古代帝王的狹隘,也真是可怕啊。
(參考資料:《後漢書》《資治通鑒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