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醫學認知新角度,醫療的本質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復
去年的這個時間,公司會議室里,有個人雙眼紅腫、眼角掛淚地走了進來,這個人不用說,就是菲爺我。
因為腰痛癥狀就醫,剛從醫院檢查回來,拍完核磁共振,醫生告訴我,「你已經有腰椎間盤突出」的癥狀。當然,這個病狀在職場人士之中非常普遍。
但我覺得很冤,雖然我工作很拚命,但是很多事情我都是在外面跑,並沒有久坐啊;而且除了上班時間外,我的休息時間都用來看紙質書,陪孩子玩,從而都不會坐在電腦前;還有,為了避免久坐,我經常都是站著用電腦的;平常也經常做跑步運動。
我生活狀態已經夠健康的了!為什麼這種病還會降臨到我頭上?
我一方面為自己的命運覺得冤屈,另一方面也為自己下半生的健康狀況、幸福感憂心忡忡,不禁悲從中來。
後來一位好心的同事給了我一些建議,她過去因為生孩子也是腰椎間盤突出,而且比我這嚴重得多,痛到都下不了床。後來聽醫生建議,通過加強腰腹肌肉訓練,幫助腰椎增加支撐能力,減輕脊椎的負擔。
於是她從此堅持每天早上6點起床,鍛煉50分鐘腰腹訓練,從不間斷。一段時間後,不僅腰痛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,她自己也成了一位健身達人,體力、體能都上了一個台階。
於是菲爺按照同事的建議,爭取每天都堅持做一組Keep上面的核心力量練習或腰腹肌肉練習,結果效果真的很明顯:只要堅持做了鍛煉,就不會腰痛;而一旦有幾天停止了鍛煉(例如MC期間),馬上又開始有腰痛癥狀了。
不過無論如何,好歹已經有了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,而且還能更好地督促我針對過去的薄弱環節堅持鍛煉。
菲爺最近又聽了一組叫做《醫學通識》的課程,作者是醫學博士薄世寧。在這組深入淺出的課程中,我最受益的是從一些新的角度認識了生命、疾病和醫學的一些認知。
今天也想借著自己的這個親身經歷,來分享其中的一些有價值的觀點。
第一個觀點:病和症不同,癥狀是人類進化而來的智慧。
癥狀就是人感覺到的不舒服的現象,實際上,癥狀是人類進化而來的智慧。
第一個層面,癥狀是「病在說話」,比如發燒,實際上就是身體告訴我們,有地方發生了感染了,需要注意,如果高燒不退的話,說明免疫機制打不過病毒了,需要醫療手段干預;
第二個層面,癥狀也是人自我保護的機制。例如上面提到的發燒機制,就是在調動人的免疫系統,來殺死細菌和病毒。
美國陸軍醫療史上就出現過這樣一個案例:很多傷員因為大出血,血壓急劇降低,很多醫生為了保持病人的正常血壓水平,在血源不夠的情況下,先輸入營養液來保持血壓。
但後來有醫生研究發現,傷員的低血壓,其實就是人體自動調節的,減緩出血的機制;而輸入營養液保持血壓的做法,反而干預了這種機制,加速了傷員的大出血。
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是,保持傷員的低血壓。果然,這個治療方案推出後,傷員的死亡率從之前的65%降低到了17%。
回到菲爺上面提到的自己的例子,在腰椎間盤突出還並不嚴重的時候,就出現了明顯的腰痛的「癥狀」,其實就是及早地給我發出了警示信息:要及早及加強核心力量肌肉的支撐能力,避免脊椎過度的承重和勞損。
實際上,這種狀況好過於有些人,一直沒感覺,等到哪一天突然病發,直接就是急診,必須要立刻動手術;甚至有的人,即使動完手術,也從此就只能癱在床上,一旦坐起或直立行走,都會劇痛難忍的情況。
從這些角度看,認識到「癥狀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」的確是很有價值。
很多人在遇到病症的時候,大概也都會跟菲爺一樣哀嘆命運的不公:為什麼這個事情偏偏降臨在我身上?
薄博士提出的一個觀點是:疾病是人類進化的遺產,所以,疾病與人終身相伴。
人類進化的速度,永遠趕不上環境變化的速度,這種差異就帶來了疾病。
例如古代原始人,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,於是身體學會了囤積糖分和脂肪;而在食物豐富、體力消耗驟減的現代,便出現了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尿酸等疾病。
還有,過去的人類無論狩獵還是農耕,都有著足夠多的運動量,能夠鍛煉到身體各個部位,為直立行走提供支撐;而現代人,無論工作還是休閑,基本都是坐姿狀態,給脊椎的承受帶來了極大的負擔,所以幾乎人人都有頸椎病、腰椎病。
但疾病也並不永遠都是災難,它其實非常有價值。
例如小孩子經常感冒、發燒,實際上就是一個增強身體免疫力的過程;
在印度一些經常得霍亂的地區,他們的癥狀卻很輕,後來科學家們發現他們的基因里有305個DNA片段發生了改變。
換句話說,人類在遭受各種疾病、並與疾病做鬥爭的過程中,隨著時間的推移,千秋萬代之後,能夠讓人類這個物種整個的DNA和人體特徵得到優化,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更強大,保持這個物種的繁衍。
所以,沒有疾病的絕對健康,是一種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烏托邦。
我們對待疾病的科學態度,必須是正視它、接受它、與之共處。
基於以上的基礎結論,我們可以得到如下方法論上的指導。
第一,並不是所有的病都能「治」好,確實只能靠養生
以菲爺上面提到的「腰椎間盤突出」為例,除非急性導致的劇烈疼痛,需要通過手術來消除疼痛,但是卻沒法治好這個病本身,只能靠減緩勞作、加強鍛煉來解決;
還有高血壓,現在很多90後都開始有高血壓了,雖然有降壓藥,但降壓藥的作用僅僅是防止血壓異常引起後續的心臟、腦血管受損。治療高血壓的根源,應該是從降低血流的阻力,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著手——例如熬夜、吃零食、油膩食品、不運動、只喝飲料不喝白開水等。
養生不是中年自嘲,而是符合醫學研究的科學思維啊!
第二,醫療的本質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復
在現代醫療科學的進步中,很多人把醫學的作用神化了,例如我家娃的爺爺,自己身為醫生,作為最早一代接受現代醫療教育的「赤腳醫生」,尤其迷戀打針吃藥的神效,每次娃有個頭疼腦熱的,他打電話來第一句話就是:趕緊去打針!
實際上,現代醫學越來越認為,真正治好病的,是病人自己的生命修復功能。所有醫療行為,都只是為自我修復贏得時間、創造條件、等待自我修複發揮作用,從而戰勝疾病。
所以還是那句話,中年養生,不是矯情。
第三,疾病不是突然發生的,而是突然發現的
有很多疾病,例如腦梗、腸癌等,平時一點癥狀都沒有,到了發病的時候卻突然來勢洶洶,致人死地,所以很多人說「疾病不是突發發生的,而是突然發現的」,這是為什麼呢?
這是人體的「代償」機制在起作用。
「代償」就是當身體上的某些組織和器官已經受損了,人體就會調動沒有受損的部分,加快補充受損的部分完成工作。
例如高血壓病人,心臟泵血的負擔就會增加,為了使得泵血更加有勁,心肌就會變得肥厚,以此來作為補充。
也就是說,「代償」是慢性病進程中,人體為了保證器官的基本功能,而啟動的「保命「機制。
但與此同時,時間久了,代償也會帶人體帶來不利影響,例如掩蓋了癥狀,或者使得啟動代償的器官進一步受損。
所以,很多慢性病在早期沒有癥狀,我們就要主動篩查,提早阻斷髮病機制。
辣媽菲爺(spicymom2014),從神經大條、沒心沒肺的文藝青年,變身三頭六臂、金光閃閃的媽媽;從通信業世界500強海外骨幹,變身回國女性創業者;從科學育兒、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窺婚姻、女性覺醒;願我像一個人格鮮明的閨蜜,一路陪伴你左右。
中年老母親的養生,從腰椎間盤突出開始
摘要:醫學認知新角度,醫療的本質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復
去年的這個時間,公司會議室里,有個人雙眼紅腫、眼角掛淚地走了進來,這個人不用說,就是菲爺我。
因為腰痛癥狀就醫,剛從醫院檢查回來,拍完核磁共振,醫生告訴我,「你已經有腰椎間盤突出」的癥狀。當然,這個病狀在職場人士之中非常普遍。
但我覺得很冤,雖然我工作很拚命,但是很多事情我都是在外面跑,並沒有久坐啊;而且除了上班時間外,我的休息時間都用來看紙質書,陪孩子玩,從而都不會坐在電腦前;還有,為了避免久坐,我經常都是站著用電腦的;平常也經常做跑步運動。
我生活狀態已經夠健康的了!為什麼這種病還會降臨到我頭上?
我一方面為自己的命運覺得冤屈,另一方面也為自己下半生的健康狀況、幸福感憂心忡忡,不禁悲從中來。
後來一位好心的同事給了我一些建議,她過去因為生孩子也是腰椎間盤突出,而且比我這嚴重得多,痛到都下不了床。後來聽醫生建議,通過加強腰腹肌肉訓練,幫助腰椎增加支撐能力,減輕脊椎的負擔。
於是她從此堅持每天早上6點起床,鍛煉50分鐘腰腹訓練,從不間斷。一段時間後,不僅腰痛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,她自己也成了一位健身達人,體力、體能都上了一個台階。
於是菲爺按照同事的建議,爭取每天都堅持做一組Keep上面的核心力量練習或腰腹肌肉練習,結果效果真的很明顯:只要堅持做了鍛煉,就不會腰痛;而一旦有幾天停止了鍛煉(例如MC期間),馬上又開始有腰痛癥狀了。
不過無論如何,好歹已經有了針對問題的解決方案,而且還能更好地督促我針對過去的薄弱環節堅持鍛煉。
菲爺最近又聽了一組叫做《醫學通識》的課程,作者是醫學博士薄世寧。在這組深入淺出的課程中,我最受益的是從一些新的角度認識了生命、疾病和醫學的一些認知。
今天也想借著自己的這個親身經歷,來分享其中的一些有價值的觀點。
第一個觀點:病和症不同,癥狀是人類進化而來的智慧。
癥狀就是人感覺到的不舒服的現象,實際上,癥狀是人類進化而來的智慧。
第一個層面,癥狀是「病在說話」,比如發燒,實際上就是身體告訴我們,有地方發生了感染了,需要注意,如果高燒不退的話,說明免疫機制打不過病毒了,需要醫療手段干預;
第二個層面,癥狀也是人自我保護的機制。例如上面提到的發燒機制,就是在調動人的免疫系統,來殺死細菌和病毒。
美國陸軍醫療史上就出現過這樣一個案例:很多傷員因為大出血,血壓急劇降低,很多醫生為了保持病人的正常血壓水平,在血源不夠的情況下,先輸入營養液來保持血壓。
但後來有醫生研究發現,傷員的低血壓,其實就是人體自動調節的,減緩出血的機制;而輸入營養液保持血壓的做法,反而干預了這種機制,加速了傷員的大出血。
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是,保持傷員的低血壓。果然,這個治療方案推出後,傷員的死亡率從之前的65%降低到了17%。
回到菲爺上面提到的自己的例子,在腰椎間盤突出還並不嚴重的時候,就出現了明顯的腰痛的「癥狀」,其實就是及早地給我發出了警示信息:要及早及加強核心力量肌肉的支撐能力,避免脊椎過度的承重和勞損。
實際上,這種狀況好過於有些人,一直沒感覺,等到哪一天突然病發,直接就是急診,必須要立刻動手術;甚至有的人,即使動完手術,也從此就只能癱在床上,一旦坐起或直立行走,都會劇痛難忍的情況。
從這些角度看,認識到「癥狀是人體自我保護機制」的確是很有價值。
很多人在遇到病症的時候,大概也都會跟菲爺一樣哀嘆命運的不公:為什麼這個事情偏偏降臨在我身上?
薄博士提出的一個觀點是:疾病是人類進化的遺產,所以,疾病與人終身相伴。
人類進化的速度,永遠趕不上環境變化的速度,這種差異就帶來了疾病。
例如古代原始人,過著飢一頓飽一頓的生活,於是身體學會了囤積糖分和脂肪;而在食物豐富、體力消耗驟減的現代,便出現了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尿酸等疾病。
還有,過去的人類無論狩獵還是農耕,都有著足夠多的運動量,能夠鍛煉到身體各個部位,為直立行走提供支撐;而現代人,無論工作還是休閑,基本都是坐姿狀態,給脊椎的承受帶來了極大的負擔,所以幾乎人人都有頸椎病、腰椎病。
但疾病也並不永遠都是災難,它其實非常有價值。
例如小孩子經常感冒、發燒,實際上就是一個增強身體免疫力的過程;
在印度一些經常得霍亂的地區,他們的癥狀卻很輕,後來科學家們發現他們的基因里有305個DNA片段發生了改變。
換句話說,人類在遭受各種疾病、並與疾病做鬥爭的過程中,隨著時間的推移,千秋萬代之後,能夠讓人類這個物種整個的DNA和人體特徵得到優化,讓我們的子孫後代更強大,保持這個物種的繁衍。
所以,沒有疾病的絕對健康,是一種永遠都不可能實現的烏托邦。
我們對待疾病的科學態度,必須是正視它、接受它、與之共處。
基於以上的基礎結論,我們可以得到如下方法論上的指導。
第一,並不是所有的病都能「治」好,確實只能靠養生
以菲爺上面提到的「腰椎間盤突出」為例,除非急性導致的劇烈疼痛,需要通過手術來消除疼痛,但是卻沒法治好這個病本身,只能靠減緩勞作、加強鍛煉來解決;
還有高血壓,現在很多90後都開始有高血壓了,雖然有降壓藥,但降壓藥的作用僅僅是防止血壓異常引起後續的心臟、腦血管受損。治療高血壓的根源,應該是從降低血流的阻力,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著手——例如熬夜、吃零食、油膩食品、不運動、只喝飲料不喝白開水等。
養生不是中年自嘲,而是符合醫學研究的科學思維啊!
第二,醫療的本質是支持生命自我修復
在現代醫療科學的進步中,很多人把醫學的作用神化了,例如我家娃的爺爺,自己身為醫生,作為最早一代接受現代醫療教育的「赤腳醫生」,尤其迷戀打針吃藥的神效,每次娃有個頭疼腦熱的,他打電話來第一句話就是:趕緊去打針!
實際上,現代醫學越來越認為,真正治好病的,是病人自己的生命修復功能。所有醫療行為,都只是為自我修復贏得時間、創造條件、等待自我修複發揮作用,從而戰勝疾病。
所以還是那句話,中年養生,不是矯情。
第三,疾病不是突然發生的,而是突然發現的
有很多疾病,例如腦梗、腸癌等,平時一點癥狀都沒有,到了發病的時候卻突然來勢洶洶,致人死地,所以很多人說「疾病不是突發發生的,而是突然發現的」,這是為什麼呢?
這是人體的「代償」機制在起作用。
「代償」就是當身體上的某些組織和器官已經受損了,人體就會調動沒有受損的部分,加快補充受損的部分完成工作。
例如高血壓病人,心臟泵血的負擔就會增加,為了使得泵血更加有勁,心肌就會變得肥厚,以此來作為補充。
也就是說,「代償」是慢性病進程中,人體為了保證器官的基本功能,而啟動的「保命「機制。
但與此同時,時間久了,代償也會帶人體帶來不利影響,例如掩蓋了癥狀,或者使得啟動代償的器官進一步受損。
所以,很多慢性病在早期沒有癥狀,我們就要主動篩查,提早阻斷髮病機制。
辣媽菲爺(spicymom2014),從神經大條、沒心沒肺的文藝青年,變身三頭六臂、金光閃閃的媽媽;從通信業世界500強海外骨幹,變身回國女性創業者;從科學育兒、正面管教到麻辣毒舌的管窺婚姻、女性覺醒;願我像一個人格鮮明的閨蜜,一路陪伴你左右。